宋陵文化研究所
首页 > 学术研究 > 正文

北宋徽、钦二帝陵墓考

傅永魁杨瑞甫

北宋建国的第三年(公元963年),宋太祖赵匡胤就将皇陵选在巩县。在北宋王朝执政的167年间,先后有8个皇帝和1个皇帝的衣冠冢,加上赵匡胤的父亲宣祖赵弘殷的陵墓,统称“八帝十陵”,保存最完整的是“七帝八陵”。另外祔葬的皇后陵21座、亲王子孙公主坟1000多座、勋臣名将墓9座,现存地面石刻造像在千件左右,分布在3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,形成庞大的北宋皇陵群。其中徽宗和钦宗到底葬在何处?是800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。徽、钦二帝,于北宋末年被金兵俘虏北上后,均死在我国东北的五国城。二帝死后埋在何地?说法各异。笔者根据当时社会背景和有关资料认为,二帝死后:钦宗归葬巩县宋陵,同时宋陵筑有徽宗衣冠冢。现叙述于后:

一、徽、钦二帝被俘前后

公元1126年(钦宗靖康元年)金兵大举南下并于同年攻破汴京,将徽、钦二帝及后妃、宗室亲王、公主夫人、百官等数千人被俘,押解到东北五国城囚禁,北宋亡。

徽宗在五国城监牢被囚禁了9年,于公元1135年(南宋高宗绍兴五年)死在此城。公元1142年(绍兴十二年)8月,南宋以割地求和,归还太上皇(徽宗)尸体为条件,金世宗将徽宗遗骨归葬浙江绍兴会稽山暂葬,巩县宋陵筑衣冠冢,陵名“永佑”,谥号“徽宗”。

钦宗曾被关押在韩州(今辽宁省昌图县)、五国城、燕宋(今北京市附近)等地。公元1156年(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),钦宗被迫骑马狂奔,因体力不支坠马,被马践踏而死。金世宗乾佑二年(公元1171年,即南宗孝宗乾道七年),金世宗以一品礼葬于巩洛之原,陵名“永献”,谥号“钦宗”。

关于徽宗之死与埋葬一事,据《南烬纪闻》载:金天眷元年(公元1138年,高宗绍兴八年)二月,徽宗“由五国城改发西筠从州,或日(原注:以下能详纪其日,故云或日也)早,少帝(钦宗)自土坑出视太上(徽宗),则礓踣死矣。号咷大恸,阿计替曰:‘可就此中掩埋’,后具申闻土人云:‘此间无葬埋事,凡死者必烧其尸,及半即弃之州北石坑中。由是此水可以作灯也。’语未竟,即有数人入室中,以木棒共架太上而出。少帝从之北至石坑,架尸於上,用茶郁焚之,焦烂将半,复以水灭之。用大木贯其残骨,曳弃坑中,坠入坑底,沉没不见。少帝止之不得,乃大恸,亦欲跳入坑中,众人拉止之曰:‘昔年曾有活人跃入此水,顿清不可作油”争共阻之。少帝问土入:‘今日是何日’,答云:‘天眷三年正月十八日’。”

以上记载,徽宗的遗骨已不存在,后来归柩南宋时,据说启棺发现几根骨头,是否是徽宗遗骨很难证实,形式上徽宗灵柩已归葬南宋了。

二、徽、钦二帝归葬的有关记载

据《历代陵寝备考》卷39引《洪迈夷坚志》载:“绍兴五年(公元1135年)乙卯四月。太上道君(徽宗道号)皇帝崩于五国城,年54岁。遗言,欲葬内地,金主亶不许,时朱弁(辨)在燕山为文祭徽宗曰:‘叹马角之未生,魂消雪窖。攀龙髯之莫逮,泪洒水山。遂服斩衰朝夕哭,金人义之而不问,洪皓在冷山间。之亦此,面泣血,操文以祭’。”

清乾隆《巩县志》载:“永裕(佑)陵,在县西南。徽宗北狩,同钦宗梓宫南还葬此。献陵(钦宗陵)附此。”

明嘉靖《巩县志》载:“永佑陵,在县西南。宋徽宗虏去,同钦宗梓宫奉还行在,葬于此。永献陵,宋钦宗陵,事同徽宗。”

以上记载的徽宗葬巩县宋陵,原来陵区确两陵并存,实际徽宗的是衣冠陵。

据《历代陵寝备考》卷39载:“绍兴十二年八月,金人归葬徽宗皇帝,显肃皇后郑氏及懿节皇后邢氏之丧,丧至,帝易缌(麻木)服,奉安龙德别宫,十月攒徽宗皇帝,显肃皇后于永固陵,寻改陵名曰‘永佑’”。

《宋史·礼志》载:“高宗绍兴五年(公元1135年)乙卯,上皇帝(徽宗)卒于金,七年丁卯,始闻上皇之丧,帝成服,上庙号曰‘徽宗’。绍兴十二年(公元1142年)壬戍八月,金人归徽宗之丧夕……在会稽。”“绍兴三十一年(公元1161年)辛巳五月,钦宗殂于辛已,其相隔二十有七载矣。孝宗乾道七年(公元1171年)辛卯三月,金以一品礼葬钦宗于巩洛之原。”

据《朝野杂记》载:“钦宗之丧,举哀于天章阁南,以学士院为几筵殿,上陵名曰:‘永献’。暨乾道中,朝廷遣侯求陵寝地,金人许以迁奉,且并归靖康梓宫,朝廷难之。金人乃以礼陪葬于巩县云。”

以上记载说明,徽宗在形式上葬浙江绍兴钦宗葬巩县宋陵。

据《文献通考》载:“金人徙葬钦宗于巩洛之原。而荆襄谍报及谓:‘金以十万骑奉还陵寝以来,中外汹汹,边塞咸请增戍。’后卒无事。”

可见,当时金国以十万骑兵护送钦宗灵柩,以防南宋乘机出兵。南宋听报十万金兵护柩南下中原巩县,亦恐借机进取长江,故增兵严守荆州、襄阳天险。

据《纲目续编》载:“乾道七年(公元1171年)金葬钦宗于巩洛之原。”又据《历代陵寝备考》载:“孝宗乾道六年(公元1170年)十二月,遣中书舍人赵雄如金贺生辰,别函书请陵寝。金主曰:‘汝国何舍钦宗灵柩,而请巩洛山陵,如不欲钦宗之柩,我当为尔葬之。’七年三月,金葬钦宗皇帝龄巩洛之裕原,以一品礼。纲目发明,钦宗客穹庐历年,既久未闻特命一使迎归旅榇,而徒今年贺正旦,明年贺生辰,或受书之礼或请巩洛山陵。玩岁愒日忘亲释怨不亦谬乎,钦宗之柩宋不能葬,而金乃葬之。苟有人心者,必龄焉而变矣。顾乃伦,安忍耻,置转度外,可胜叹哉。书金葬钦宗,所以予存厚也,予在金则罪在宋矣。”

根据以上史料证明,徽宗、钦宗二帝,均死在北国徽宗死在东北五国城;钦宗死在北国燕京(今北京市)。徽宗从形式上归葬浙江绍兴,钦宗由金归葬巩县宋陵无疑。同时埋葬钦宗时一并筑徽宗永佑衣冠陵。

三、巩县徽、钦二帝陵区的考察

徽宗衣冠“永佑陵”和钦宗“永献陵”。位于巩县西15公里回郭镇清易镇南原。这里视野辽阔,地势南高北低,南面嵩山少室,临洛河。宋称“巩(县)洛(河)之原(黄土高原)”。正南3公里,是宋神宗永裕陵和宋哲宗永泰陵区。东西是一望无际的陵区平原,分布着其他帝后、亲王子孙墓。

清易镇村正中间有一条南北山水沟,长约2华里多,将黄土高原劈为东西两部分。村西有一条南北通向高原大坡,坡跟有座关帝庙建筑,故将这条路称为“庙坡路”。这条大坡路是宋皇室通往神宗永裕陵、哲宗永泰陵、徽宗衣冠永佑陵、钦宗永献陵的主要道路。进人陵区便是那条南北向水沟。为了通往陵区方便,宋皇室便在这条沟上建筑一座东西砖桥,这样可以直接通往陵区和各个村庄。1958年平整土地时,将这座宋砖桥完整的埋在地下,局部的地方还能看到引桥部分。

砖桥东50多米处,便是宋徽宗衣冠永佑陵和钦宗永献陵区。当地群众称徽、钦二陵为“二圣冢”。1958年平整土地时,两座二圣大冢和几座王子墓被夷平为耕地。现在地面上散存的石刻还不少。特别是被夷平后的徽、钦二帝陵基,夯层坚实,面积又大,约20米呈方,红土掺朱砂,范围清楚明显,夯土层明显可辨。由于土质坚硬,寸草不生,种庄稼不长泛黄色。

经过调查证明,原来这里就是宋陵宗室陵墓区,亲王墓分布的星罗棋布。自从徽宗衣冠、钦宗二帝葬此后,就埋在众亲王墓之间。区别的特点是灵台(墓冢)比亲王墓略大,陵前不设石刻,埋葬草率,灵台呈圆(金按一品官埋葬制度,故墓冢是圆形)而不呈方(帝后规格是覆斗形墓冢)。按照南宋“攒宫”制度,不建陵园,陵前不设石刻,徽、钦二帝又不是按帝后制度埋葬,所以在众多陵墓群中的标志不明显。故一般人是难以辨认的。特别是当时宋、金两国南北对峙,战争是时起时伏,金兵占领下的巩县皇陵,是两军争夺的焦点,大金国接受南宋王朝割地求和与归还“二圣灵柩”之条件后,金将徽宗衣冠和钦宗帝草草埋葬了事。公元1171年,钦宗归葬巩县宋陵时,金世宗派十万骑兵护驾,目的在于防备南宋突然袭击,却美其名曰:“隆重举行葬礼”。金国埋葬钦宗是为了政治、军事上的需要,当时埋葬时戒备森严,故地方官府和群众多不知详情,以致造成后人的多种说法。殊不知徽宗归葬绍兴,钦宗归葬巩县皇陵,徽宗在皇陵内与钦宗永献陵并列筑有衣冠永佑陵。

四、关于徽、钦葬地的几种说法

(1)、葬北国说。此说不可靠,因南宋皇室愿意支付大量赔款,割地求和,索回“徽、钦二圣”尸骨。对金国来说,无论从政治上、军事上和经济上都是合算的。何不归葬中原呢?

(2)葬绍兴说。此说倒有点道理,南宋帝后死,都是暂柩绍兴,待光复中原后再归葬巩县祖莹。如《挥尘录》载:“绍兴初,昭慈圣献皇后(哲宗孟后)升遐,外祖曾公卷以江东漕兼摄两浙补办,用元符末京西潜陈向故事,外祖议谓:‘帝后陵寝,今存伊洛,不日复中原,即归祔矣。宜以攒宫(暂时)为名。”

再者,南宋与金是两国异地,相隔几千里之遥,千山万水,路途跋涉,运柩条件不是容易的事,况且巩县位于两国之间,又是宋室祖莹,何为舍近求远,不葬祖莹呢?尤为重要的是《辍耕录》记载的:“杨髡(坤)在绍兴发掘徽、钦二陵、皆空无一物。徽宗陵有朽木一段钦宗陵有木灯檠一枚而已。盖当时亦非真,不欲逆诈,亦以慰一时之人心耳。”

由此可见,杨髡在绍兴发掘徽、钦二陵,墓内除了朽木一段和灯檠一枚外,什么东西都没有发现。这倒符合当时事实;徽宗在北国死后,据上文载已火化,南宋索要徽宗尸体,金方归柩南宋,南宋打开棺发现两段骨头,无论如何从形式上也算归葬南宋了,以慰当时人心。钦宗已由金邦归葬“巩洛原”的皇陵了,杨髡发掘钦宗陵自然是座空陵,也是符合事实的。但也证明南宋陵内也有钦宗衣冠永献陵,他和巩县宋陵内徽宗衣冠永佑陵的性质类同。

(3)、葬高丽说。据《辍耕录》里有孙旸的一段话:“徽、钦二帝陵,在高丽(朝鲜)地,二陵大如山,高丽人皆知为二帝陵地。盖金源幅员甚广,高丽北境皆其地,彼时葬二帝于此,以空柩归中国耳。”这本来就是无稽之谈,但为了弄清是非;对葬高丽说,也应进行分析研究,以正视听。首先需要明白五国城与高丽的位置以及金与高丽的国界。

五国城,位于今黑龙江省。黑龙江和混同江交汇处的鹤岗市、伊春市、佳木斯市、哈尔滨市、齐齐哈尔市、安达市的广阔范围内。金国时期的区划是:乌隈于厥部、突吕不室韦部、涅刺擎古部、达卢古部、完颜部,计五个部,在今哈尔滨市周围。它的部落首府所在地是沿松花江和黑龙江沿岸。分别建立剖阿里城(今哈巴罗夫斯克)、奥里米城(今绥滨)、越里笃城(今系沼泽地)、盆奴里城(今佳木斯市东南化县)、越里吉城(今依兰县),统称“五国城。”徽、钦二帝被俘后就囚禁在越里吉城,徽宗也囚于此城。

高丽,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正南偏东。在金国时期与高丽的国界是鸭绿江的保州、宣州、定州。东至现在朝鲜(高丽)的咸兴,中间国界是弓背形。现在是以鸭绿江为界。这说明在金时的鸭绿江岸是金的边境。这里除了长白山和三条江水外,便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和低洼地带,根本不具备埋葬徽、钦二帝的地理条件。

再者,徽宗死在今黑龙江的依兰县;钦宗死在今北京。这两地有广阔地带,到处都可以埋人,为什么偏要运到几千里以外的东海边,金与高丽交界处呢?不合情理。特别是钦宗死在北京,为何舍近求远不葬在距北京干里的巩县宋陵,而偏要远运几千里的以外的金国、高丽交界处安葬?显然使人不能理解。而以当时的政治形势、历史背景和交通条件看,两国正在维持议和时期,南宋向金国割地赔款,金国归还徽、钦“二圣”尸骨作为谈判必要条件达成协议,使当时的政治、军事形势暂时保持稳定。孙旸未作墓地考查,又没有史料依据,更未考虑当时的政治形势,仅据高丽人的传说而论,可见他的“葬高丽说“纯系杜撰而已。

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网站开发小组  制作&维护